摘要:最高赞答案 @侃哥 言之凿凿,但我最近刚刚好跟日本专家进行了一个视频交流,也去看了一个在线论坛。我的…
最高赞答案
@侃哥 言之凿凿,但我最近刚刚好跟日本专家进行了一个视频交流,也去看了一个在线论坛。我的结论是:1.日本对氢能的投入,就那么回事,离“举国之力”十万八千里。
2.中国目前对氢能的投入,可能比日本还要大。
3.氢能是中日节能环保领域合作潜力很大的领域。
ps:首先得清楚,氢能的应用,远远不止氢能汽车,也包括氢能发电,还有氢-氨能源等等。
其次要清楚,“氢”在产业上是怎么来的。电解水制氢是“绿氢”,成本要高上天。从煤炭、天然气制氢叫“灰氢”。成本相对要低很多。那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?澳大利亚进口。
一、日本对氢能的投入,就那么回事。
最简单的道理是,你不能拿【外国】规划的目标当事实。客观的说、曾经日本对氢能“充满期待”
但如果要论证日本“举国之力”,那么至少得证明:日本政府对氢能有着极大的补贴和投入,氢能在日本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。
ok。2022年度日本中央政府支持氢能预算是多少呢?90亿日元(4.5亿人民币)支持加氢站建设。

作为对比,日本搞啥产业链回迁国内,总补助金额是多少?2020年一年3000亿日元。支持台积电建熊本工程补助多少?4000亿日元。
然后呢?日本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补助资金池

一看,哟,燃料电池汽车补助“上限”也很高呀!那日本全国有多少氢能汽车呢?
保有量呀,氢能汽车5000辆。电动汽车呢?12.3万辆。举全国之力就搞了5000辆?

最后看车型。燃料电池车,一共就这些。呵呵

那历史上呢?

一年300亿日元,15亿人民币,哇塞,举全国之力!
平成16-19年,即2004-2007年,燃料电池汽车4年给了200亿。

日本政府一年花不到20亿人民币预算,就“举全国之力”了?是不是有点小看日本。
二、中国目前对氢能的投入,可能比日本还要大
这里我要反过来讲两句“中国的规划”了。

保有量约 5 万辆,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。可再生 能源制氢量达到 10-20 万吨/年,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,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-200 万吨/年。
再经过 5 年的发展,到 2030 年,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 术创新体系、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,产业布局合理有序,可再 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,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。
到 2035 年,形成氢能产业体系,构建涵盖交通、储能、工业 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。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 比重明显提升,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。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 年)》www.gov.cn/xinwen/2022-03/24/content_5680975.htm
然后看企业:

就是说,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在这。日本的投入也就那点儿。
我的纯推测就是,中国投入大于日本。
三、氢能是中日节能环保领域合作潜力很大的领域
中日有一个官方的交流平台: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。
第十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以视频方式举行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20203145148539783&wfr=spider&for=pc&searchword=%E4%B8%AD%E6%97%A5%E8%8A%82%E8%83%BD%E7%8E%AF%E4%BF%9D%E7%BB%BC%E5%90%88%E8%AE%BA%E5%9D%9B然后,近几年都有氢能分论坛,也都有合作项目签约。
水素・クリーン電力分科会 | 氢能・清洁电力分论坛jcpage.jp/f21/03_hydroele.html

然后国内也在积极搞活动:
结语:以我浅薄的高三物理化学水平,我是觉得氢能汽车这个东西很扯。
但是“氢能产业”潜力很大。整个产业链条上,有没有高价值,这值得投入一定资源研究探索。
而且“应对气候变化”所谓当年国际社会难得的共识,氢能领域值得投入。
最后,我要补充的是,日本人自己搞技术结果没市场,那确实是搞不起来。但是日本如果愿意投靠中国,中国的巨大市场,足以让日本的技术吃撑。
不过目前的中美格局,中日关系,还不允许。